不想上学是孩子在上学期间最长出现的问题,也是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,孩子不想上学若得不到正确引导,或许会出现不想去学校,提到学习就心烦,最后出现辍学的现象,因此,父母的引导,对于孩子走出不想上学至关要紧。
面对不想上学的孩子父母如何做
与孩子交流:孩子厌学,父母听了一定特别生气,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,减少我们的焦虑,在情绪稳定的状况下与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,找出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,看孩子有哪些诉求和苦衷。
共情孩子:上学是孩子的本职,厌学说明孩子面临着巨大的重压,父母要换个视角,站在孩子立场想问题,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,与孩子一同面对重压与困难。
给缓冲期:孩子情绪激动时,先想方法帮孩子请假,让孩子能休息一下,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,待孩子的情绪稳定了,再跟孩子好好谈谈,一同找解决的方法。
提升孩子学习力:不少不想上学的学生通常都是因为学习跟不上,因此,老师和父母,特别是父母准时想方法辅导学生的学习,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,只有学生学习提升了,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,那样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。
帮孩子树立自信心:孩子都非常在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,他也根据其他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,所以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是帮助他们克服不想上学心理的一个重点。父母要让孩子树立“其他人能掌握,我也能掌握”的观念,面对困难,只有不断去克服才能走向成功,让他们在心理上不惧怕学习。
改变家庭教育:父母不应过于重视分数,多与孩子交流,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需要,也不要让孩子有太大的心理重压。当孩子长期厌倦学习时,建议应该在大夫的指导下看大夫进行有针对性治疗。
初中孩子不想上学的表现
学习兴趣不浓,缺少长远动机。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不佳,对学习感到乏味,学习缺少主动性,穷于应对学习任务,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,真的是活受罪,但迫于老师、父母的重压,不能不天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,只求完成义务教育初中毕业。
信心不足,自暴自弃。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,加上外面重压,如老师的批评、父母的训斥、同学们的耻笑等,使之失去信心,自暴自弃,破罐子破摔。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、苦闷、焦躁、头痛,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,对考试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。
图眼前便宜,需要层次低。因为家庭的负面影响,他们贪图眼前便宜,需要层次低,错误地觉得只须有钱就有所有,能捞钱就是有能耐,有了钱可以吃得好,穿得好。因此,从小就一心想捞大钱,有了钱就吃、穿、玩。对于怎么样进步自己、健全自己考虑极少。
对学校和老师有抵触情绪。对学校和老师产生反感,不想听从老师的教会,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。
对将来感到迷茫。对我们的将来感到困惑和不安,不了解自己想要干什么,缺少职业规划和生活目的。
缺少学习热情。不想上学的学生对学习缺少热情,他们可能不想主动参与课堂活动,不积极考虑问题,也不想花时间做完作业或课外学习任务。
孩子不想上学,每天在家玩手机,父母怎么样引导
设定明确目的和规划。帮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要紧且有意义的事情,打造合适他们年龄段和兴趣喜好的计划来进行自主学习。
提供必要资源和支持。为孩子提供书本、文具、电脑等必需品,并指导他们用有关工具做完作业或单独阅读。
不要限制孩子玩手机。父母的限制会让孩子感到无聊和失落,产生不想上学心理。因此,父母应该不要限制孩子玩手机,而是引导孩子合理借助时间,让孩子在学习和娱乐之间获得平衡。
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和说教。父母的批评和说教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挫败,产生不听话心理。因此,父母应该多给予关怀和支持,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。
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话语权。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话语权,不要强行干预和控制孩子的行为,而是多给予支持和引导,让孩子自主选择和决策。